1943 年的深秋,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,鄂西大地被战火烤的发烫,日本鬼子占了当阳机场后,每天派飞机出去轰炸咱们后方,炸得老百姓没法安生。
国军第 77 军军长何基沣急得直上火,天天在指挥部转圈 —— 因为鬼子的这个机场就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口上,如果不拔掉,以后根本没法打仗!
一、雨夜潜伏:敢死队揣着鞭炮去打仗
11 月的一个晚上,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冷雨。109 团团长程立志带着 300 多个敢死队员,一个个腰里别着明晃晃的大刀,怀里揣着炸药包,悄悄往当阳机场摸过去。
你猜他们还带了啥?好几捆红纸包的鞭炮!那时候咱装备比不上鬼子,可咱有的是心眼儿,就靠这些 "土家伙" 琢磨着怎么收拾敌人。
机场周围,鬼子的探照灯像鬼火似的来回晃。敢死队员们趴在泥地里,浑身湿透了也不动弹,就盯着铁丝网里的鬼子营房。那些日本兵白天折腾够了,正呼噜呼噜睡得香呢。
突然,"哒嗒嗒 ——" 密集的 "机枪声" 在夜里炸开了!鬼子哨兵吓得一哆嗦,赶紧缩进碉堡,抱着机枪就往外扫。可打了老半天,愣是没见着一个人影,心里直犯嘀咕:这共军咋跟幽灵似的?
二、铁皮桶里的玄机:鞭炮炸出千军万马
原来啊,敢死队员们早把鞭炮塞进铁皮桶里,点着了就往鬼子阵地扔。那鞭炮在铁桶里噼里啪啦响,雨夜里听着跟机枪扫射一模一样!
日军指挥官佐佐木大佐从床上蹦起来,抓起电话就骂:"八嘎!共军的机枪都架到机场西北面了,给我使劲轰!" 鬼子的炮火轰隆隆响起来,可咱们的队员早趁着硝烟炸开了铁丝网,分成三路往机场里冲。
一路直奔停机坪,抱着汽油弹就往飞机上扔,火苗 "腾" 地窜起来,把鬼子的飞机烧得直冒黑烟;一路冲向弹药库,搬来成箱的炸药堆在油桶旁边,导火索一点,"轰" 的一声炸得地动山摇;还有一路更机灵,抱着铁皮桶在不同的地方放鞭炮,东边响一阵,西边响一阵,把鬼子听得晕头转向,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人进攻。
整个机场就像开了锅,火光冲天,"机枪声"" 爆炸声 " 混在一起,鬼子们穿着裤衩就往外跑,根本顾不上抵抗。
三、黎明撤退:满地鞭炮碎屑成 "战利品"
战斗打了不到半个小时,3 架鬼子飞机烧成了空架子,还有5 架也被炸得歪七扭八,弹药库和油库更是炸得稀巴烂。
佐佐木大佐缩在碉堡里,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 "枪声",愣是没敢露头。他哪知道,咱们的敢死队总共就 300 人,靠几捆鞭炮就把他唬住了。
天刚蒙蒙亮,敢死队员们悄悄撤出战场,只留下燃烧的机场和满地的鞭炮碎屑。等鬼子增援部队赶到,看着眼前的景象直发呆:飞机残骸还在冒烟,地上红彤彤的鞭炮纸散得到处都是。
后来日军的战报里,还把这场仗写成 "遭遇共军新式武器袭击"。实际上,他们一直都没弄明白的至少有两点,他们所说的 "新式秘密武器" 就是老百姓过年放的鞭炮!另外,这场奇袭战是国军发动的,他们是被八路军的游击战吓坏了才会这样想的。
这场漂亮的夜袭战,咱们毙了 200 多个鬼子,自己伤亡 150 多人,3 营营长丁象乾带着弟兄们冲在最前面,最后壮烈牺牲了。
战后,何基沣军长亲自给牺牲的将士们立了碑,上面刻着 "浩然正气,袍泽哀思"。这些敢死队员们,靠着一股不怕死的劲头和咱中国人所特有的机灵劲儿,在抗战史上留下了特别的一笔。
你知道吗?后来咱们翻查史料发现,这种用鞭炮当 "机枪" 的战术,在咱们中国军队的游击战里可不少见。
早年鄂南秋收暴动的时候,农民自卫军就用过类似的办法,拿鞭炮装在铁桶里吓唬敌人,成本低效果好,全靠老百姓的生活智慧。当阳机场这场仗,算是把这种土战术用到了极致,既省钱又管用,气得鬼子干瞪眼。
历史就是这样,有时候看着像传奇,其实都是咱们先辈拿鲜血和脑子拼出来的。那些在雨夜中冲锋的身影,那些用鞭炮炸响的勇气,永远都不该被忘记。
正是这些看似 "土气" 的智慧,汇集成了咱们中国人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)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